|
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3098亿元,融资项目达1.7万项,惠及企业1.5万家,同比增长均为42%左右——2021年,我国质押融资成绩亮眼,如何继续发挥知识产权价值、创新融资模式?全国人大代表、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提交了一份“关于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,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建议”。 《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(2021—2035年)》强调,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,健全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,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,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。 近年来,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,金融机构也纷纷创新性地推出知识产权金融产品,融资规模不断扩大,融资金额逐年提升。张天任经调研发现,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,仍面临一些问题。一是价值评估难,知识产权价值受市场供需、技术更迭、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,具有不确定性;二是处置流转难,在贷后阶段,当债务人无法按约定清偿债务,知识产权质押物需要变现时,不仅会遇到贬值风险,还可能遇到流转难题;三是风控难度大,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属于额度小、风险大、收益低的项目,在缺少风险分担机制和补偿机制的情况下,金融机构的权益无法得到很好保障,开展融资贷款的内生动力较弱。 张天任表示,为了更好地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,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我国应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,建设高水平、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;整顿评估市场秩序,统一评估制度和评估标准,运用科学评估方法精准判断质押资产的价值;建立统一的质押融资交易平台,简化质押登记程序,降低融资成本,提高融资效率;建设知识产权评估数据平台,推进建设信息共享机制。 建立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是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有效举措。为了有效化解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,张天任建议,一方面,要发挥市场引导作用,鼓励开发创新型的知识产权保险产品,积极引导企业为质押融资购买保险,引入第三方融资质押担保机构,建立风险分散机制,分担贷款违约风险;另一方面,要发挥政府调节作用,如设立政府担保基金、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等,有效解决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后顾之忧。 |